• 首页 > 行业资讯>正文
  • 电商困境、质量问题、造假……汽车旧病未除又添新疾

  • 责任编辑:新商业 来源: 中国315防伪网 2018-02-23 10:14:23
  •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高飞昌  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汽车行业当中,存在一些堆积过久而不得不解决的行业老大难问题,一件起初为好事的事情拖久了也会变质发霉。国内汽车市场,这种发霉的事情不在少数。

      首先,2018年,汽车行业的淘汰会继续加速,一些品牌要从衰落走向发“霉”。比如青年汽车、华泰汽车、纳智捷、长安铃木等,有发“霉”趋势还包括DS、中华汽车等。在过去两年时间中,这些品牌在发展中陷入困境,或企业破产或高管离职、或销量暴跌或亏损加大。在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现在,他们却逐渐走入了被淘汰的行列,在悲伤中逐步没落,并看不到起色。

      广告

      成功的品牌路径是相似的,没落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在中国市场,上述这些品牌,有的因为战略失误错失了中国市场上的消费热潮,有的则在品牌自身的市场定位、运营策略上步步失策。还有的因为怀着走捷径、投机的心理,最终导致了失败的发生。当马太效应愈发强烈,已然处于劣势的品牌如果不能及时拿出重振的策略制止下滑态势,那么等待其的将可能是被淘汰的命运。

      其次,发“霉”的不仅仅是汽车整车企业和品牌,在资本风口上的创业大军也是如此。时过境迁,一些曾经轰轰烈烈的创业项目已经逐渐被冷落,被封存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过去三五年间,例如汽车后市场O2O创业、上门洗车、分时租赁、汽车电商、车联网等创业项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现在看来,多数创业项目经过时间的洗礼都在短短的一两年里即宣告退场。未来,这些行业中“阵亡者”的名字还会增加。

      以汽车电商为例,先后有汽车之家和易车网的媒体转型电商,也有车享网、庞大汽车电子商城等车企与经销商的自建电商平台,也有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电商扩容至汽车领域。但是经过一番烧钱运动之后不少电商逐渐冷却下来,因为始终难以建立线上的汽车销售闭环,电商创业者或不再提及该话题或埋头转型,纷纷追求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方式,线上卖车已经转变为汽车品牌品宣的新阵地。该现象足以引起汽车创业者们的警惕。

      第三,即便是在如今参与者众多的新造车企业中,一些企业也已经开始“发霉”,呈现出败退的迹象。比如曾经被当做是互联网造车典范的乐视造车和标杆性人物贾跃亭。这对于蜂拥而上的造车新势力而言不可谓不是警醒。而造车创业大军在新的一年里或将迎来快速分化的阶段。目前,新造车企业已经开始上市销售产品,包括蔚来汽车、电咖汽车还有威马汽车等,上市即是淘汰的开始。新造车企业不是死于资金,而是死于产品,这句预言很快就将应验。

      第四,汽车行业存在一些久久不能根治的顽疾,例如汽车维权难、二手车数据造假、排放造假、自主品牌山寨等问题。这些问题几乎与汽车行业同步发展,汽车维权问题在中国市场一直存在且毫无缓解的迹象。此前被曝光的江淮汽车“生锈门”、奔驰“沥青门”,以及引发重大行业影响的大众DSG事件、福特断轴事件,汽车质量问题层出不穷,厂家能积极处理让消费者满意的不多。

      最新的一个案例是,东风本田旗下的当家花旦CR-V被爆出“机油门事件”,虽然全国各地有无数的车主反映问题,甚至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协会等机构公开致函东风本田,但截至目前东风本田还没有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当汽车召回办法以及“汽车三包”政策已经颁布实施多年,消费者汽车维权依然困难重重,足以引发业界的反思,究竟规模已达3000万辆的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距离机制健全还有多远?

      毫无疑问,在新的一年里这些问题还将继续困扰着中国汽车消费者。反观国外,大众汽车因为排放造假而付出了被重罚的惨重代价,但国内的商用车领域“假国四”成风却无人治理,还有部分自主品牌为追求速度而奉行“拿来主义”的逆向开发,将山寨视作逆袭的法宝,损害了中国品牌的集体形象。

      第五,另有一部分问题是受限于行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持续的推动方能进一步解决。例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施利用率低、充电难,动力电池回收难,以及低速电动车合法化管理难等问题。就动力电池回收而言,这是一项重要性不亚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计,如果不能有效加以解决将引起灾难性的环境污染问题,将与电动车节能环保的初衷背道而驰。目前国家已经针对电池回收出台了多项管理政策,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参与者难以从中得利,还没有合理的可持续的回收模式出现。

      随着汽车产业的跨行业融合,一些新的问题还在发生。比如在2017年发生过的汽车金融诈骗,以及电动车骗补的形式更多样化、隐蔽化。在未来,随着电商的发展、随着自动化驾驶的上路,新的法律问题、人性和道德问题都会出现,比如自动驾驶的法律界定,智能汽车怎么防范黑客,设定安全等。另外,还有汽车客户的隐私问题。这些都是数据化时代,会带来的新问题。

      中国汽车市场多姿多彩,繁荣之下也难掩问题所在。这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创业者共同认真对待,否则长期拖延下去将久病难治,于行业于消费者而言都不是好事。一个健康成熟的汽车市场需要更有竞争力的品牌、更加公平的市场体系、更透明的消费环境以及更长远的发展规划,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猜你喜欢

    无相关信息
  •  广西贵港市警方捣毁三个制售假冒运动品牌服装窝
  • 法国著名品牌吉娜朵生蚝被假冒 广州工商重拳出击查
  • 台湾一餐厅宣称卖山羌肉 警方发现是猪肉假冒
  • 湖南首现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制售假冒碘盐者被判向公
  • 四川大英县工质局查获18桶假冒“多乐士”油漆
  • 电动自行车全面查隐患:治理生产销售假冒电动自行
  • 余庆县一商家卖假冒电线246圈 遭罚款八万
  • 男子冒充工作人员 推销假冒伪劣灭火器500多具
  • 主编推荐 ...
  • 无耻!贵阳一优质“博士”竟是个渣男,多名女性控诉其恶劣...

  • 梅州警方高速查获假冒品牌香烟4263条!涉案173万!

  • 小天鹅的滚筒洗衣机质量怎么样?好不好?哪个型号好?价格...

  • 最新人物 ...
    滚动新闻 ...
    新闻排行 ...
  •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1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15防伪标签网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