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红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社会危机的有效应对,需基层组织、普通大众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理解能力、共情能力。本着解决实质问题的态度,进行交流、妥协、配合与行为联动。社会成员应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应对社会危机、解决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教育领域应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在人才培育方面建立与之相关的认识与思考。在处理社会危机事件的人才培育方面,应该以更开放的视野和态度对待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跨文化交际最早起源于美国,因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各种文化聚集在一起,自然会有各种冲突和碰撞。如今作为一门学科,跨文化交际包含了许多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的成果,比如人类学、语言学、传播学等。
人类的交流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是否具有“跨文化意识”并掌握跨文化交际技能对学生来说极为重要,没有正确的“跨文化意识”根本无法有效交流。近年来频发的社会危机,让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人才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如何更好地克服跨文化差异和冲突。因此,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培养出具备跨文化交际人才,能够助力我国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
基本构成要素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社会治理能力、协同效应、舆情引导等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暴露出相应的问题: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促进因素与关键因子,汲取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经验对跨文化交际人才建立新的认识,在文化素养、能力素养、认知和行为等方面加强对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当务之急。只有让更多人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的治理能力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一、多元的跨文化观念。什么是跨文化?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作为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跨文化观念的培养效果,直接关系着行为动机的生成与践行。施教者需根据受教者的文化背景、知识素养等知识基础,有计划性、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并对当代文化格局的特色和差异进行正确的判断。跨文化人才既要建立文化自信,还要认识到外族文化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理性、多元的跨文化观念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丰富的知识结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需要丰富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深入学习商务交际文化、国际交际规则,并掌握不同国家与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文化。因此,在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培养活动过程中,必须构建完善、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外语读写能力、文化理解能力、信息分解与提取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作为育人目标,分别制定相匹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确保学习者具备适应国际化、复杂交际环境的适应能力、反应能力。“肢体语言”也属于文化的范畴。同别人谈话时,我们的交际手段不限于语句,表情、手势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向周围的人传递着信息。因此,跨文化交流时还得了解对方的手势、动作、表情举止等这些肢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
三、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能力主要体现在独立个体间的语言交流与交际行为中,能以对方适应的话语进行观点与文化输出。而社会个体商务礼仪、商务素质、互动边界掌握等,都属于跨文化交际技能。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必须以多样的技能、多元文化观念为基础。其中,观念或态度,是跨文化技能与能力提升的驱动力。跨文化技能,是交际主体在认知与行为上保持同频的必要条件,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催化的作用与功能。若不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将无法构建和谐的交流氛围,甚至因突破彼此的底线与边界,造成严重的交际矛盾与冲突。
四、跨文化人格。人格是人类个体的心理品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行为动机、行为模式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人格达成与良好跨文化人格的塑造,需引导学习者在复杂的商务交际与国际交流中,有意识、有方法地管理情绪。即便在谈话过程中出现明显的不对等、不公平,都不应出现暴怒、偏激等不良行为特征,这种素质是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因此,社会个体需具备稳定与开放的人格,客观看待文化的同质与异质,具备包容、宽容的素质。基于良好的共情与情感解读能力,有效处理复杂的跨文化交际问题与突发事件。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模式
社会工作组织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在应对公共事件危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应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切实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与基层管理中的专业技能。从疫情视角看,应通过开展多元文化教育,使社会个体具备常态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跨领域、跨地域、跨国度的沟通能力,以及在复杂的交际情境中进行灵活、科学应对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目标导向模式。教育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最终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效果。教育工作者应科学设定、应用目标导向模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与方法。教师要科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并使他们理解跨文化交际的意义,以及所产生的不同后果。以情感、认知要素驱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令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文化、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培养,需在学生个体思想成长、文化品格形成、价值观塑造的全过程中体现效果。基于正确的观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分寸感。教师需激发学生以自身交际经验为引擎,自觉探究与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文化事件。在学习知识、累积经验的过程中,对文化冲突与差异进行多视角的分析,在做出准确判断后,能找到跨文化交际的切入点与避雷点。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知识中心模式。国际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要课程,更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前提与基础。在养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前,必须深入学习既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文化。因此,教师可利用知识中心模式,组织学生学习中华文化、西方文化。同时,教师需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育人体系,使学生深入了解与学习异国文化,并学会处理本地语言与国际交流的关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文化水平,为全面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度体验模式。从某种角度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社会个体适应特定文化环境的能力,更是适应国际社会发展格局的必要素养。在跨度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相关人员要科学构建和实施深度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习者能在跨文化交际氛围中,直面自身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可对育人的软环境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为学生创建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交流活动。基于不同的主题、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讨和研究不同国家的文化,并深入分析国际商务交际礼仪,以及面对非本族人士进行交流的注意事项。在深度体验与深层次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具备良好的文化品格、国际商务交际素养,建立健全国际交际人格。
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培养策略
从社会危机事件审视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培养,需在社会治理能力与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建立新的认识。既要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培养的价值,还要在育人方法与策略的制定上做到与现实背景的深度对接。跨文化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构建全球化交流语境与环境。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培养策略的制定,相关人员要意识到环境熏陶对最终育人结果的影响。施教者应根据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优化和完善跨文化交际语境。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构建一个全球化交流语境与环境。组织学生在网络平台与世界各国的人才进行文化互鉴与观点碰撞,在真实的的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科学开展育人计划,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需对全球的政治格局、文化体系等进行深入了解,引导学生在多个领域中与既定的人员保持联系与沟通。在不断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能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人进行和谐的交流与沟通。在使用非本族语言的过程中,能以对方的观念、视角出发,对观点与文化进行输出。严格遵守国际商务交际惯例与规则,在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的问题过程中,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二、动态总结跨文化交际问题。在新冠疫情的全球应对与防控过程中,可明显地看出各国间的文化差异,并展现出较大的文化冲突问题。我国若想切实培养出大批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动态总结经验与问题。纵观整个防控历程,教育工作者应明确引发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注重培养学生开放包容、自主创新的意识,从国际视野出发,思考既定事件中的问题与影响要素。同时,要帮助教育对象建立良好的跨文化意识,积极了解西方及欧洲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文化、制度文化等,引导学生在疫情环境下,深入分析各个国家应对疫情的态度与方法,并从既定事实中分析方法无效的根本原因。这样,学生可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价值与意义,促使他们基于既定结果更加客观与理性地学习各国文化,并以包容的态度看待文化冲突问题。同时,以现实环境为参照,对具体的培养方法、育人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与调整,确保学生在既定的交际语境中能和谐、有序、高效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制定递进式的跨文化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从知识的学习到知识的使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培养,不应局限在理论教育层面,需立体、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与意义。相关人员应制定渐进式的跨文化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所有人都能深度参与其中,并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教育工作者应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此保证育人计划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具体来说,教师需将理论知识进行细化,根据知识难度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与教学方法。要从认知、行为、情感三个方面着手,制定体验式教学模式、理论讲授教学模式等,有层次、递进式地开展教学活动。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渗透到趣味化的互动游戏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且基于轻松的互动氛围,尽最大可能地暴露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以此制定更具有指导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秉承开放包容和积极进取的原则,学习优质的西方文化,进而形成较高的文化格局与文化品格。
四、构建信息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培养平台。互联网背景下,应重新定位育人目标,科学制定育人决策与方法。利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搭建一个信息化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培养平台。利用大数据动态分析当前社会的人才结构,从理性角度思考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缺失情况。以此制定层次分明的人才培养框架,循序渐进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利用线上教育平台,组织学生快速获取最新的知识与文化,并及时抓取文化事件热点,利用案例分析法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拓展学习思路和文化视域。
此外,还要针对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置独立的教学模块,有针对性地制作和上传教学课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教学软件系统自动集成的数据资源,客观分析学生的上网时间、线上学习质量与速度。利用网络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水平,习惯于从国际视野出发分析文化事件。并将这一思想带入到跨文化交际场景中,通过长期训练与锻炼全面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工作中,应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获得能力的提升。教育工作者可利用目标导向模式、知识中心模式、深层体验模式等开展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自觉利用跨文化交际能力解决文化对立与冲突问题。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1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15防伪标签网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