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锦孝 陇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坚定信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四大课堂”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
红色文化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源头活水”。学校可以通过“四大课堂”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与第一课堂结合
第一课堂指课堂教学。课堂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渠道,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学习中度过的,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教师依托课堂教学主阵地,可以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特别是思政课堂。将红色文化作为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使学生知道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从而了解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与第二课堂结合
第二课堂指课外校园活动。课外校园活动是课堂教育的拓展,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广泛有效的第二课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还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唱红歌,听党史,诵经典”等活动,也可以举办红色读书会、故事会等,还可以举办“我的革命路”“新红色梦”等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让红色文化切实走进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而创建多样化和常态化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如此,采取浸润式教育,进而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由教化向内化的转型,激发学生在主观思想层面对红色文化的探究兴趣。
与第三课堂结合
第三课堂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般与课堂教学相呼应,不仅可以升华课堂教学成果,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实践课程其教学形式、内容、特点及目的都是不同的。
实践教学特别是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利用周末、假期等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遗址、慰问老革命、重走长征路等活动。通过实地感触红色符号,感悟革命前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舍生忘死的精神,将红色文化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当中,凝结为新时代新青年有力的思想武器,达到入脑入心的育人效果,彰显红色文化的宝贵育人价值。
与第四课堂结合
第四课堂是网络课堂。高校应增强红色基因融入网络的政治意识,主动抢占网络制高点,利用大学生对网络的熟悉和依赖,开设和构建“红色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创新,把红色文化深入贯彻到思政课教学中。学校可以利用已有网站,也可通过发布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设置红色文化专题,把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影片等搬到网上,筑起红色文化网络宣传阵地。
红色文化融入
大学生教育的途径
在红色文化学习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努力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强化红色文化担当意识,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新课题。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时代内涵,运用新理念、新要素、新技术革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让红色文化浸润当代中国青年学生的精神底色,应当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时代自觉。
了解红色故事
故事是传承人类文明、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当代大学生要了解红色故事,使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大学生血脉之中。通过故事可以彰显红色文化价值理念,从而丰富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红色故事,找到与思政课程的最佳契合点,用鲜活的、极具个性魅力的红色故事和英雄人物丰富课堂教学,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紧密衔接,唤醒学生的心灵,激活他们的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自觉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涵盖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纪念地,从不同角度记录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足迹,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程,日益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红色”洗礼,是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雕塑以及影像等形式集中展现出来,呈现革命前辈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感人事迹,激励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德性培育中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把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红色基因真正融入大学生血脉之中。一方面,要尊重青年学生的特点,围绕他们的兴趣爱好,推广一批富于教育性,体现时代性的红色文化微电影、短视频等新媒体作品,以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亲和力。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拓展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开展理论研讨、读书观影、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涵养爱国情感,培养爱国之情。
青年大学生应把红色文化与自身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结合在一起,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会、深化、践行红色文化精神,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修养自觉,外化为自身的行为自觉,在实践中促使自身德性素养不断提升。
爱国主义精神熔铸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历程之中,是当代中国精神最为集中的体现。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意识,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1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15防伪标签网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