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应兰芹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会计系
师德师风建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在充分肯定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状况的同时,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一论述描绘了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轮廓,诠释了当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背景。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环境不断优化、教育质量持续提升、教育成效稳步增长。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成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持续向前推进的时代课题,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高校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场所,是高校教师实现职业理想的摇篮。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德师风首当其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师德师风是高校的灵魂所在,也是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推进教育改革,更有利于校园风貌改善,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从本质上说,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出发点,也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落脚点。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抓手。如果说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那么高校教师则是这块主阵地上的“先锋队”,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先锋队”的精神风貌,影响着高等教育传导、引领的育人成效。换言之,高校教师只有修好身、立好德,率先示范,时刻加强自身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担负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才能切实成为青年大学生的引路人。
助推人才和教育强国目标实现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要依赖人才与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目标的实现既要依赖党和各级教育部门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又要依赖一线教职员工扎实优质的基层实践,师德师风建设势必成为广大教师开展优质教学实践的突破口与风向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也由关注数量到更加关注结构质量,由关注人民群众有学上到更加关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经济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也由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数量的要求转向结构质量的要求。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不仅要转变发展形态,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当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教师职业素养与系统训练的缺失
当前,高校在享受教育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教师职业素养与系统训练的缺失,未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高校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虽接受了理论与实践性的岗前培训,甚至通过了相关资质考试,但这种应急考核式的训练与从事实际教学科研的需求相去甚远。因此,极易造成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理念淡薄、爱岗敬业精神淡化、学术道德行为失范等现象产生,这些现象反过来阻碍了师德师风建设。
不良价值取向与利益驱动的引诱
伴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多元化的商业与教育模式难免产生碰撞,高等教育在享受改革带来的红利的同时,沾染上由急剧发展导致的难以避免的问题,重利益、轻道德;重结果、轻过程;重现实、轻理想等现象时有发生。高校教师拒腐防变能力减弱,甚至在教学科研过程中蜕变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各种不良价值取向与利益驱动的引诱导致师德师风问题频发。只有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建设起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完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长期以来高校解决师德师风问题的“潜规则”,也就是说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期缺乏“预防-培育-督导-奖惩”这样一个行之有效且长效的机制。很多高校面对师德师风问题,羞于开口、怯于表态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各大高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用制度的力量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化。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路径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辐射面广、影响深远、针对性强,这对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应当在过程中进行培育和引导,又应当在结果上注重督导和奖惩,建立健全既包括阶段性,又涵盖连续性的“预防-培育-督导-奖惩”长效机制。
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师个体素质能力提升机制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其中,阶段性的引导与培育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实质是要激发高校教师的主体意识,使教师获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生动力。这不论对于教师个体素质还是高校整体组织管理的提升均大有裨益,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此机制下,重点培养教师个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例如,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主题党日、教研室例会、课程备课会等,将思想政治学习与业务能力提升相统一。再如,组织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报告会、反思会,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正面典型学习与反面警示。
将师德师风建设融入高校整体组织管理建设机制
设置师德师风建设奖惩方案,其实质在于转变长期以来存在于组织管理机制中羞于开口、怯于表态的工作理念。教育部门及高校组织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监督、考核机制,对教师思想及行为动态进行定期研判,明晰师德师风问题清单。尤其应当在执行力度方面下功夫,排除“人情世故”的干扰。对于违反师德师风的现象应当依据相关规定条例严惩不贷,对于展现良好师德师风的现象应当及时给予肯定褒奖。
完善整体与个体、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要注重教师个体的发展,又要注重整体的组织管理,两者不可偏废。同时,高校既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阶段性考量,又要从长远角度做好连续性谋划。例如,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重点突出教学科研业绩考核和师德师风考核,明确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等。
总而言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应当坚持整体与个体、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建设理念。只有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升,高校才能从整体上提升组织管理效能;只有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的有机统一,才能保障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高校应当积极回应时代的召唤,着力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切实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办学方向,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1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15防伪标签网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