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超陈维辉
绳,是一根流动的线。结,则是线上的点。绳结,意味着交错、捆绑,更意味着对不确定性的反抗和不屈。数千年前的祖先用绳结记事,这是先人的无上智慧。而现在,“搜绳记”品牌创始人徐晓雪重归质朴本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创造力,为绳结注入艺术生机,赋予绳结更多的精神力量,鼓励当代女性不断向前。
从流苏配饰,到后来的中国结,再到现在各式各样的绳结饰品,绳结艺术的品类在不断丰富。作为商品来说,手工艺品既要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当下,艺术品最大的突破就在于创新。如果说技法是呈现艺术形式的基础,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则是不断向上攀登的阶梯。这是徐晓雪与绳“结”缘二十余年的感悟。
独具风格的绳结艺术
“搜罗”“汲取”“创新”“传承”,是徐晓雪创立“搜绳记”的理念。传统的中国结以盘长结居多,由一根红绳贯穿到底,且其对称结构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在传统绳结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绳结粗可如拇指、细可如发丝;绳的颜色从单一的红色到上百种颜色;绳结的形式也从平面转向立体化。徐晓雪结合各类文化元素,将绳结作品制作得惟妙惟肖。
如今收录在“搜绳记”当中的绳结款式已有三千余种,除传统的中国结款式外,其余均为徐晓雪的原创作品。徐晓雪的《结识中国》系列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为载体,其中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更是把珠宝与传统绳结技法融合,生动讲述了四个故事,让人不禁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工艺的巧妙。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线索吉林》系列作品更是将长白神韵、萨满文化、查干冬捕、人参鹿茸等元素用不同的绳结技法和材质一一展现。
每一件手绳作品都是吉祥幸运的象征,以一个个遥远而美丽的传说为灵感,用精细做工和富有巧思的设计讲述背后的故事,可以不断地传承下去。徐晓雪的作品是过去和未来的连结,也是情感的宝藏,代表了品牌最纯粹的价值观念。纵观“搜绳记”的手工艺品,并不局限于仅供观赏的艺术作品,无论是时尚简约的配饰,还是轻奢商务的摆件,都可以根据个人风格或需求定制。正是因为徐晓雪作品的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才让“搜绳记”品牌迅速成长。
“坚守与传承”来自手工匠人的文化信念
手工艺品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独特性,既要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要符合个人的审美需求。所以,徐晓雪每完成一份订单都会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用心去服务每一位客户,力求每一份定制的产品都做到完美。“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徐晓雪对待产品的态度,也是她创业路上一直坚持的理念。正是因为这份信念,帮助徐晓雪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多年的文化积淀与技法的不断提升,早已让徐晓雪栖身手工匠人行列。“搜绳记”品牌最注重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徐晓雪作为非遗传承人始终坚守的信念。近些年,“搜绳记”先后对接学校、社区、残联、央企等单位,宣讲传统文化以及培训绳结技法。自“搜绳记”品牌创立以来,徐晓雪教授过的学员在全球范围内已有700余位,其中100余位学员代表成立了自己的绳结品牌,在国内带动2000余人就业,将绳结文化带到了全世界。
作为艺术工作者,徐晓雪坚信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匠人,徐晓雪认为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用心对待。中国结绳的美就在于婉约不失张扬、独特而不失韵味,它表达和传递的除了传统文化,还有人们对生活的情感。将文化带入生活,这是徐晓雪对“传承”二字的责任与使命。
造就有生命力的传承之道
2009年,徐晓雪独创的“徐氏中国结”被长春市评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0年,搜绳记门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搜绳记”品牌旗下的匠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不断为手工匠人和品牌受众提供艺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创意型匠人提供工艺品研发、制作和销售的机会。
然而,随着数智化的发展,智能化和无人化已经席卷整个消费市场,徐晓雪直言:“结,是机械无法替代完成的。要想传承古法手工工艺,就要拒绝机械化。不光是因为机械无法将内敛含蓄的东方文化倾注在‘结’里,还因为机械无法替代人工完成绳结的拧头。”
近几年,随着国风元素、非遗传统文化、强IP与消费行业深度链接,青年群体,尤其是“90后”“00后”展现出极大的消费热情和强劲的消费能力。《中国消费预期指数报告2022》指出,国潮经济在各个消费细分领域依旧热度不减,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引擎。同时,品牌力也逐渐成为驱动增长的关键要素。
国家倡导让非遗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归根到底还是要运用市场和创新去激活。非遗要“活”在当下,就需要一个活态的传承,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市场体系,形成一种文化产业。徐晓雪顺着这样的思路,希望能将非遗融入百姓生活,让人们依托自己的手艺,提高生活质量,在保留文化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生产的发展。
对此,徐晓雪表示:“国潮兴起已经是大势所趋,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文化自信。我们要打造具有东方韵味的中国手工绳结品牌,讲好绳结品牌故事,力争走出国门宣扬传统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1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15防伪标签网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