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冬玲
十年磨一剑。
近日,在经历了种种磨砺之后,汽车“三包”规定终于尘埃落定。
这标志着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有了一部专门的操作方便的维权法规。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从此将步入法制严明的有序竞争时代。
对消费者是最大的利好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一个汽车梦,因此,有关汽车质量维权的法规就特别容易受到关注。
“三包”规定一出台,网民黄仁萌就兴奋地在微博上表示:“汽车‘三包’规定的颁行,终结了长期以来问题车主维权无规可依的历史。”广西柳州工商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汽车“三包”规定有三大亮点:一是打破了生产厂家过去对家用汽车“只包修理不包退换”的老规矩,二是延长了大多数生产厂家承诺包修的期限,三是对生产厂家和指定修理者强制制定了相关责任和义务。他认为这些对消费者来说都是绝对的利好。
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法规一处处长李明刚对媒体表示,之所以将汽车产品纳入“三包”的专项立法,就是考虑到汽车产品技术复杂,消费者与生产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中,容易处于劣势、弱势。
倒逼企业质量升级
出厂皆优质
汽车“三包”规定,对某些汽车生产企业来说,确实是道难迈的坎。
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营销公司客户服务部部长许帮松算过一笔账,即便是很小毛病的新车,退回后至少有2成价值“蒸发”。“价值10万元的轿车,使用1个月,发现问题退回厂方,消费者要付的折旧费金额很小,厂方即便维修后再投入二手车市场,车价也至少折掉20%。”J.D.Power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梅松林也认为,对于那些缺乏核心技术及体系制造能力的弱小企业而言,今后或将因汽车“三包”政策而遭遇灭顶之灾。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推行类似的汽车“三包”规定的“柠檬”法时,3年时间内,几大车企光退车带来的损失就达10亿美元。
对此,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表示,“三包”规定对汽车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汽车“三包”固然加重了企业的运营负担,但是也能刺激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推进企业的优化升级,促使企业开拓新的发展道路。”
实际上,汽车“三包”出台前后的博弈过程,也是自主品牌感受到压力品质快速提升的过程。
2012年6月,北汽公布了自己的“三包”政策,并定义了20项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和40项发动机、变速器主要零部件故障形式,对退、换车的标准有了相对清晰和明确的界定。
还是2012年,比亚迪提出对旗下全系车型实行“4年或10万公里”超长质保承诺。
技术人员参与把脉鉴定
承诺重于山
吴之如 作
尽管“三包”新规的出台解决了很多消费者期待的问题,但鉴定程序仍是整个“三包”新规的核心,也是最后消费者权益能否落实的关键所在。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投诉举报办公室主任贾宁认为,从以往服装和食品行业“三包”政策的执行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的汽车鉴定机构都是国家质检总局指定授权的,但在实际运营中跟生产企业有诸多利益牵涉,因此,“鉴定难”或成为新规实施过程中的维权难点。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汽车及零部件投诉16805件,同比增长19.2%,是投诉量同比上升幅度最大的商品。其中,涉及质量安全问题的占54.7%,制动系统失灵、发动机性能故障等关系行车安全的问题,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而中国质量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产品与服务质量投诉总量为4664例,其中,合资品牌投诉占比58%,自主品牌占比38%,进口品牌占比4%。有8成投诉的车辆是在汽车免费保修期之内,其中一个月内新车投诉占一成。
贾宁说,尽管近年来有关汽车质量的投诉居高不下,然而,在实际处理中,众多投诉的案例最终能通过鉴定实现维权目的的消费者却微乎其微。
对此,质检总局已有所准备。
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大会上,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申诉处理中心副主任杨红表示,发生三包责任争议,消费者与经营者协商不成后,并不一定就要直接进入“质量鉴定”程序,汽车“三包”规定在处理产品争议时,将引入一个技术咨询的环节。也就是省级以上质监部门可以组织建立家用汽车产品三包责任争议处理技术咨询人员库,为争议处理提供技术咨询。消费者与经营者同意后,可以选择技术咨询人员参与争议处理,进行“问诊把脉”,技术咨询费用双方协商。杨红说,这是一种成本最低的争议处理方式,一旦要进行鉴定,成本将会很高。
另据了解,由质检总局与国内其他检测中心共同成立技术分析中心来为车辆做“体检”,也已列入设想和计划。
可以预料的是,汽车“三包”规定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标准及法规细则的陆续出台,汽车“三包”的可操作性会越来越强。
汽车“三包”规定一定能够也应该能够进行到底。
《中国质量报》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1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15防伪标签网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