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等欧盟国家的奶业比较发达,且养殖方式大致与新西兰相同,同为草场放牧养殖,国内的消费者“移情别恋”,并不奇怪。
新西兰奶粉走入“安全门”后,似乎很难出来。记者日前获悉,恒天然集团再出问题:今年5月出口到中国的一批42吨奶粉被中国质检部门查出了硝酸盐含量超标。
据新华社报道,这是恒天然公司一位发言人证实的消息。据介绍,这批奶粉总重量为42吨,在新西兰境内检测时各项指标均符合新西兰出口标准,但抵达中国口岸后,国内质检部门在抽检时发现硝酸盐含量超标,所幸没有进入零售渠道。恒天然公司给相关媒体的回应称,上述产品在出口前证实已经符合出厂标准,之后以海运的方式送到中国市场,但中国本地的检测显示并未达到中国标准,立即被封存。
“涉毒”旧闻被曝出
8月25日,记者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上看到了上述名单,不过,该消息是在肉毒杆菌事件公布前披露的,包括液态奶、全脂奶粉等,进境口岸是上海,不合格原因包括微生物污染、亚硝酸盐超标。相关乳制品行业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表示,5月份上榜的不合格奶粉还包括法国、荷兰等国家,只是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大家的视线会更多停留在新西兰。
在乳制品检测方面,根据乳业分析师宋亮提供的信息,新西兰原料生产商从产品出厂到进入下游企业,要经过原料生产商的出厂检验、新西兰初级农业部委托新西兰国家实验室的检验,还要经过国家质检部门检验,然后再是下游企业原料入工厂前的检验。
新华社方面称,恒天然的乳制品工厂有较为高效的追溯制度和自检体系,一旦发现有哪个批次的原奶出现问题,工厂就会追溯到出问题的牧场,从而确保问题得到及早发现和控制。但是,乳制品的生产特点和化学特性决定了乳制品极易遭受污染源困扰。
而新西兰奶粉接二连三地曝出受污或超标事件或许印证了此说法。就在前不久,新西兰第二大乳业公司——西部乳业公司旗下工厂生产、出口至中国的两批次乳铁蛋白,也被检测出硝酸盐含量超标,被新西兰政府撤销了其生产的一部分乳铁蛋白的出口许可。
相关专家表示,零星质量事件频现,凸显了企业在风险防范方面存在漏洞,至少有三个警示:食品安全监管一刻也不能放松;安全面前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惟有从源头控制方能真正把控。
新西兰公关成效待定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乳制品需求量不断增加,不少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消费者信赖新西兰乳制品,导致新西兰国内一些奶企的快速扩张,“企业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急速扩张背后是管理跟不上,导致生产上出现纰漏。”海关数据显示,2012前10个月,中国自新西兰进口乳制品50.2万吨,增加33.2%,占中国乳制品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11年同期的44.6%提高至46.9%。
为了重塑消费者信心,8月20日,新西兰外交部长默里·麦卡利开始“奶粉外交”之旅。据媒体报道,麦卡利此次中国行给出了大致轮廓:首先,新西兰政府方面已经要求所有出口商保证自己的产品安全;其次,如果一旦出现问题,政府将采取谨慎措施,比如召回等。此外,企业对客户需要遵守透明原则,及时解释并采取行动。据麦卡利透露,恒天然和新西兰政府采取的另外两项机构调查正在进行。对于外界关心的调查结果何时出炉,麦卡利说,目前调查工作还没有完成,相信在接下来10天内,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将会正式致函中国相关部门。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新西兰方面或正考虑与中国等外国企业合作开办牧场生产奶粉,使得中国奶粉企业不过度依赖恒天然原料。不过,此消息尚未获得新西兰官方确认。
国产奶不能掉以轻心
恒天然事件是否会带来国产奶粉的“春天”?上述乳制品行业人士表示,恒天然危机事件和国家反垄断调查,对国内奶粉企业利大于弊,短期会导致大型企业对奶源的加紧争夺,造成原奶价格上涨。长期看,对国内企业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恢复消费者信心有一定利好。
乳业专家王丁棉则告诉记者,从企业层面看,新西兰奶粉“出事”对一些国内同行也造成了困扰。中国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粉占近八成份额,部分企业或出现原料供应脱节的被动境地。
“在这种情形下,他们惟有远离‘涉毒国’,跑到更遥远的欧盟国家去寻求好奶源作补位。”王丁棉表示,德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等欧盟国家的奶业比较发达,且养殖方式大致与新西兰相同,同为草场放牧养殖,国内的消费者“移情别恋”,并不奇怪。
记者从近日德国及部分欧盟国家的奶粉销量及流向情况来看,售往中国市场的销售的确有所增加。不过,王丁棉表示,这仅是阶段性暂时的市场现象,随着事件的平息与淡化和时间的推移,中国消费者选择的重点未必会长久固定在德国等国,新西兰奶粉还会有“咸鱼翻生”之机。
对于“国奶”和“洋奶”今后竞争的焦点会落在何处,王丁棉告诉记者,洋奶粉对一线市场会花大力气死守,力争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但是在二三线市场,目前双方处于拉锯战,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一线城市。目前看来,农村市场是国产奶的主战场,市场份额占近60%。“当洋奶粉在夺取二三线市场后,他们会把竞争之手伸到这里,国产奶不能掉以轻心。”
宋亮则认为,过去进口奶粉企业一直凭借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而获得优越感,如今无论进口还是国产奶粉,都需要应对共同的问题:挽回消费者信任。
· 本站隶属于中國防偽碼查詢中心有限公司 注册编号∶ 1766923 China anti-counterfeiting code inquiry Centre Limited 网站备案:京ICP备13034703号-1
· CopyRight 2008-2017,Powered By http://www.95315.org Inc.All Rights Resered QQ:824336698 邮箱:fangweima@163.com 电话:4001153315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北京网络公安 国际联网备案 北京网络警察 报警平台
· 本网除注明来源中国315防伪标签网文章外,其他均为来源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C)版权所有 中国防伪码查询中心 京ICP备09014703号